孔子语录 论语(32句)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非 $$$$ 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翻译】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翻译】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翻译】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翻译】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翻译】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翻译】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我反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翻译】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父母在,不远行,行必有方。

——《论语·里仁》 【翻译】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翻译】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翻译】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翻译】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翻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翻译】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翻译】到了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翻译】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东西或者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翻译】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2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