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及翻译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原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原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原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不解。
原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原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原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原文: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翻译: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并用礼来约束自己。
原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翻译: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
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的事。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原文:当仁,不让于师。
翻译: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
原文:性相近,习相远。
翻译: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学习和环境的影响才相互有了很大差别。
原文: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翻译:君子说话要谨慎迟钝,做事要勤快敏捷。
原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孟子语录及翻译 原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原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翻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翻译: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原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
原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敬爱自己家的老人,进而也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孩子,进而也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原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翻译:完全相信《尚书》,那还不如没有《尚书》。
原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翻译: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原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翻译: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
原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翻译: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常常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常常尊敬他。
原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
原文:口之于味,有同耆也;耳之于声,有同听也;目之于色,有同美也。
翻译:嘴巴对于味道,有相同的嗜好;耳朵对于声音,有相同的听觉;眼睛对于颜色,有相同的美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