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悟禅师是清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其语录蕴含深邃的佛法智慧与人生哲理。
以下为你精心整理32句彻悟禅师语录: 关于心性 心本无生因境有,前境若无心亦无。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心性本来没有生灭,由于外境的缘动而有了种种显现。
如果没有外在境界的牵动,心也就不会有相应的生灭变化。
意在提醒人们,诸多烦恼痛苦并非心性本有,而是对外境攀缘执着所致。
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只要内心不执着于万物,不被外界事物所干扰,那么即便万物在身边流转不息,也不会影响内心的宁静。
强调保持内心的自在与超脱,不为外物所累。
一切声色,皆不可得。
若于此信得及,顿见此心,本来清净。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世间的一切声色等外境,都是虚幻不实、不可执取的。
如果能在这一点上深信不疑,就能立刻洞察到自己的本心原本清净无染。
旨在引导人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心性的纯净本质。
论修行 一句弥陀,声声唤醒主人公;六字洪名,念念流出无尽藏。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每一声都能唤醒我们内在的真性;这六个字的洪名,每一念都如同无尽宝藏般,蕴含着无量的功德与智慧。
突出念佛法门对修行者回归本心、开启智慧的重要作用。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修行要真切地意识到生死轮回的痛苦,发起救度众生、成就佛道的菩提心,以深切的信心和愿力,持续地持念阿弥陀佛名号。
这是净土宗修行的核心要点,指明了修行的方向和方法。
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诸见既息,即是无生。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修行不必刻意去寻求某种外在的“真”,关键在于平息内心的各种主观偏见和妄念。
当这些妄见消除后,就能体悟到不生不灭的境界。
强调放下执着和妄念对于修行证悟的重要性。
谈生死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生死是人生最为重大的事情,生命无常且消逝迅速。
如果今生不借此人身修行解脱,又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意在警醒人们珍惜此生,把握当下,精进修行以超越生死轮回。
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不虚的往生;然而从心性的角度来看,本性不生不灭,并没有真正的来去。
这句话从究竟义理上阐释了往生的实质,帮助修行者破除对生死、来去的执着。
临终之际,四大分离,众苦交煎,若无正念,如何得度?——《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在临终之时,身体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分离,会遭受诸多痛苦。
如果此时没有正念,很难获得解脱。
提醒修行者平时要培养正念,以便在临终这一关键时刻能把握解脱的机会。
明因果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善恶的报应就如同影子跟随身体一样,紧密相连。
前世、今生、来世的因果关系,循环往复,丝毫不差。
告诫人们要重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白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道理。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想要知道前世所种的因,看看今生所遭受的境遇就明白了;想要知道来世的果报,看看今生的所作所为就清楚了。
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人们认识到因果规律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因果关系清晰明确,绝对不会出现差错,就如同从古至今种豆子都不会长出麻一样。
强调因果规律的必然性和确定性,劝诫人们谨慎行事。
悟世间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世间的纷纷扰扰如同滚滚红尘和滔滔白浪,让人迷茫。
在这样的环境中,忍辱和保持柔和的心态是应对的妙法。
教导人们在复杂多变的世间,以宽容和柔和的态度处世。
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荣华富贵就如同三更半夜的梦境一样虚幻不实,又如九月的寒霜般转瞬即逝。
提醒人们不要过分贪恋世间的荣华富贵,要认清其本质的虚幻无常。
世事浮云变,人生落日催。
——《彻悟禅师语录》 解析:世间的事情如同浮云般变幻不定,人生就像落日一样匆匆流逝。
感慨世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