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本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 $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道德经·第四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处世哲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道德经·第九章》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四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政治理念 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第六十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道德经·第十七章》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品德修养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道德经·第十九章》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自然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辩证思维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道德经·第二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教育启示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也。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他经典语句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