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言论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此语尽显曹操多疑狠辣的性格特点。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体现了刘备以德治国、育人的理念。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道尽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与无私奉献精神。
关羽:“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凸显关羽的勇猛与自信,蔑视强敌。
张飞:“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与我决一死战?”一声怒吼,张飞的勇猛莽撞跃然纸上。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饱含周瑜对诸葛亮才能的嫉妒以及壮志未酬的无奈。
司马懿:“夫将兵者,不战则已,战则必胜。
”显示出司马懿作为军事家的谋略与自信。
智谋策略 “兵不在多,在乎调遣耳。
”强调军事指挥中合理调度兵力的重要性。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不可强也!”说明谋划事情靠人力,但结果往往受天意等多种因素影响。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曹操对英雄的经典定义,突出英雄应具备的志向与谋略。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是军事行动中常用的制胜策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强调了解敌我双方情况对于战争胜负的关键作用。
忠义豪情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刘备此言体现了他对兄弟情义的重视。
“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
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
”关羽表明自己行事光明磊落,注重忠义原则。
“士为知己者死。
”这句话在三国中多次体现,如许多谋士为赏识自己的主公不惜赴汤蹈火。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
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的这首诗抒发了大丈夫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局势论断 “今天下三分,魏强吴弱,若并力破魏,则吴自安矣。
”指出当时三国鼎立的局势以及吴蜀联合抗魏的必要性。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开篇点明三国时期乃至历史发展的一种规律。
“方今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正需要英雄豪杰之时也!”描述了三国乱世为英雄提供了崛起的舞台。
用人之道 “用人之道,在于信人。
”强调领导者对下属信任的重要性。
“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曹操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主张,广纳贤才为其所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诸葛亮总结汉朝兴衰经验,强调用人的正确导向。
处世智慧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提醒人们在为人处世中不要过于严苛,要学会包容。
“小不忍则乱大谋。
”告诫人们在面对一些小事时要学会忍耐,以免影响大局。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说明虽然批评的话不好听,但对自身行为改进有益。
战争场面 “箭如雨下,喊声震天。
”生动描绘了激烈战斗中的紧张场景。
“马嘶风急,杀气弥漫。
”短短八字营造出战场上肃杀的氛围。
其他经典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表达人才选择明主效力的观念。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对孙权的高度评价,称赞孙权的才能。
“此间乐,不思蜀也。
”刘禅的这句回答尽显其昏庸无知,“乐不思蜀”也成为典故流传。
“威震华夏”形容关羽在襄樊之战后的声威,影响力极大。
“赔了夫人又折兵”用来形容周瑜设计失败,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遭受双重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