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行与心境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修己,以清心为要。
涉世,以慎言为先。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侮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关于生活与哲理 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
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世界是个回音谷,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大声喊唱,山谷雷鸣,音传千里,一叠一叠,一浪一浪,彼岸世界都收到了。
凡事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因它在传递你心间的声音,绵绵不绝,遂相印于心。
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佛曰: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
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
故踊跃从公者,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
独为身家计,则丝毫无益。
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关于品德与修养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
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
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
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群处守嘴,独处守心。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不自重者,取辱。
不自长者,取祸。
不自满者,受益。
不自足者,博闻。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关于情感与放下 爱,就是慈悲。
无情何必生斯世,有好终须累此身。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
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
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放下,才能接纳;接纳,才有新的开始。
繁华终是一掬细沙,随风而逝,不留痕迹。
唯有内心的宁静,才是永恒的归宿。
心似白云常自在,意如流水任东西。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