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经典语录(32句)

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兵贵胜,不贵久。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

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遗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

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

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

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

故知兵者,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

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敌之情也。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

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

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

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

生间者,反报也。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

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