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孟子》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曰:“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老子》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治大国,若烹小鲜。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