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也。
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与其为数顷无源之塘水,不若为数尺有源之井水,生意不穷。
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礼。
学者一念为善之志,如树之种,但勿助勿忘,只管培植将去,自然日夜滋长,生气日完,枝叶日茂。
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
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只好恶就尽了是非,只是非就尽了万事万变。
盖良知只是一个天理自然明觉发见处,只是一个真诚恻怛,便是他本体。
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
尔意念着处,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圣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良知愈思而愈精明,若不精思,漫然随事应去,良知便粗了。
学须反己。
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
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
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