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经典语录(32句)

立命之学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

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 汝今既知非。

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要对天心,要谦虚,要和气爱人,要惜精神。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改过之法 春秋诸大夫,见人言动,亿而谈其祸福,靡不验者,左国诸记可观也。

大都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

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

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

此改过之要机也。

第二,要发敬畏心。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第三,须发勇猛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小者如芒刺在肉,速与抉剔;大者如毒蛇啮指,速与斩除,无丝毫凝滞,此风雷之所以为益也。

积善之方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皆至论也。

试以往事征之。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业,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

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

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言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

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

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者,皆须诱掖而成就之。

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成立而后已。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

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

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觉;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

偶一遇之,当如痌瘝之在身,速为解救。

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济其颠连。

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盖仁人之言哉。

何谓兴建大利?小而一乡之内,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兴建;或开渠导水,或筑堤防患,或修桥梁,以便行旅,或施茶饭,以济饥渴,随缘劝导,协力兴修,勿避嫌疑,勿辞劳怨。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

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

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

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

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

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何谓护持正法?法者、万世生灵之眼目也。

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