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语录(32句)

关于治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少年中国说》 凡欲一种学术之发达,其第一要件,在先有精良之研究法。

——《清代学术概论》 学问可变化气质。

——《饮冰室文集》 六经不能教,当以小说教之;正史不能入,当以小说入之;语录不能渝,当以小说渝之;律例不能治,当以小说治之。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

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一件事为手段。

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

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

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法,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

——《学问之趣味》 关于人生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最苦与最乐》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新民说》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成败》 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

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过渡时代论》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论幼学》 关于国家与社会 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

——《战国载记》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通议》 民主制度,天下之公理。

——《立宪法议》 国民之文明程度低者,虽得明主贤相以代之,及其人亡则其政息焉,譬犹严冬之际,置表于沸水中,虽其度骤升,水一冷而坠如故矣。

国民之文明程度高者,虽偶有暴君污吏,虔刘一时,而其民力自能补救之而整顿之,譬犹溽暑之时,置表于冰块上,虽其度忽落,不俄顷则冰消而涨如故矣。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新民说》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

——《少年中国说》 关于思想 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自由书》 自由者,天下之公理,人生之要具,无往而不适用者也。

——《新民说·论自由》 勿为古人之奴隶。

——《新民说》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凡人之性,莫不欲善其自身,此心理之同然,而其事亦非可以空言致也。

顾其所善之途,则人人异;所善之界,则日日异。

——《德育鉴》 关于做事 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论毅力》 天下事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敬业与乐业》 凡任天下大事者,不可无自信心,每处一事,既看得透彻,自信得过,则以一往无前之勇气赴之,以百折不挠之耐力持之。

虽千山万岳,一时崩溃而不以为意。

虽怒涛惊澜,蓦然号鸣于脚下,而不改其容。

——《呵旁观者文》 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

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敬业与乐业》 处有事当无事,处大事当小事。

——《曾文正公嘉言钞序》 其他 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

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

——《少年中国说》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

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

——《美术与科学》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

——《新史学》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

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

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

——《新民说》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

——《教育政策私议》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新民说·论诚意》 人生于天地之间,各有责任。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

——《呵旁观者文》

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