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与自我提升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
这是做人的基本作风,不仅对某人某事而已,我以前常和你说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青年人最容易给人一个“忘恩负义”的印象。
其实他是眼睛望着前面,饥渴一般的忙着吸收新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忘恩负义”;但懂得这心理的人很少;你千万不要让人误会。
一个人对人民的服务不一定要站在大会上讲演或是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随时随地,点点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诉人家,无形中就是替国家播种、垦植。
关于艺术与审美 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的感情深入。
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 一切伟大的艺术家(不论是作曲家,是文学家,是画家……)必然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
我们只要能发掘自己心中的人间性,就找到了与艺术家沟通的桥梁。
音乐主要是用你的脑子,把你蒙蒙眬眬的感情(对每一个乐曲,每一章,每一段的感情)分辨清楚,弄明白你的感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等到你弄明白了,你的境界十分明确了,然后你的technic(技巧)自会跟踪而来的。
我始终认为手的动作是头脑的一种连续动作,随心之所欲,熟极而流;那种美妙的境界只有高手能体会,不能言传的。
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
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绘画可以使你懂得造型与配色的艺术,增进你对形象的敏感,提高你对美的鉴赏力。
文学作品往往是时代的镜子,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可以了解不同的文化、历史和人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审美层次。
欣赏艺术作品,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既要看到表面的形式美,更要挖掘内在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
关于亲情与家庭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
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你走后第二天,妈妈哭了,眼睛肿了两天:这叫做悲喜交集的眼泪。
我们可以不用怕羞的这样告诉你,也可以不担心你憎厌而这样告诉你。
人毕竟是感情的动物。
偶然流露也不是可耻的事。
何况母亲的眼泪永远是圣洁的,慈爱的! 我和你妈妈特别高兴你每次都能详细地跟我们分享你的生活、学习和心情,这让我们觉得虽然相隔甚远,但心却紧紧相连。
家庭的温暖,是无论走到哪里都割舍不下的牵挂。
我们希望你在外面闯荡的同时,也能时常想起这个永远为你敞开怀抱的家。
父子之间能有如此深入的交流,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希望你知道,我们永远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最贴心的朋友。
妈妈常常念叨你,担心你在外面吃不好、穿不暖,虽然知道你已经长大,但这份牵挂是做父母的本能。
家,不仅仅是一个居住的地方,更是心灵的港湾。
无论你遭遇何种困难,都要记得回到这里,我们一起承担。
亲情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之一,它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
我们对你的爱,永远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