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诚信的句子30句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含义: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怎么处世,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一样,那车怎么能走呢?”强调了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含义: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把与朋友交往中的诚信作为自我反省的重要内容。

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含义: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忠厚恭敬,即使到了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能行得通。

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突出诚信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含义: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文化知识、履行所学之道的行动、忠诚、守信 。

将诚信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含义:子贡问怎样治理政事。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强调诚信对于国家治理的极端重要性。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 含义: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学习,所学也不会巩固。

做人主要讲求忠诚,守信用。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把忠信作为君子的重要品德。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含义: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其中“与人忠”体现了在人际交往中要秉持诚信忠诚的态度。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含义:孔子说:“狂妄而不正直,无知而不谨慎,表面上诚恳而不守信用,我真不知道有的人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批判了那些缺乏诚信等美好品德的人。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含义: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阐述了诚信与义的关系以及诚信的实践准则。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 含义: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说明诚信要以坚守正道为前提,不能盲目讲诚信。

子路无宿诺。

含义:子路答应人家的事,没有过夜不办的。

体现了子路重视诚信,言出必行。

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 含义: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正如《诗经》所说:)‘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强调以忠信为基础提升品德。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 含义: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倡导人们言行一致,体现了对诚信的追求。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含义:司马牛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仁人,他的言语显得谨慎。

”司马牛说:“言语谨慎,这就可以称作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话能不谨慎吗?”从言语谨慎的角度侧面反映了诚信,即说话要考虑能否做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含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强调少说多做,注重实际行动与言语的一致性,是诚信的一种表现。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 含义:宰予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

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

1/3    1 2 3